
“大姨妈”来临前,每个女生的个体感受不同,乳房胀痛,烦躁不安,情绪波动较大,暴饮暴食,有的甚至引起失眠或头痛。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和经前期综合征息息相关。经前期综合征是指月经来潮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周期性出现的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症状,月经后症状自然消失的一种病症[1]。
那么,在这个阶段是不是就只能在家肆无忌惮地“葛优瘫”了呢?建议有运动习惯的女性在这个时期可以正常进行运动,或是根据身体情况,将运动的强度稍降低;没有运动习惯的女性,可以在此期间增加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与伸展练习,有助于舒缓身心,释放压力。

经前期综合征的运动处方推荐[2]
(一)有氧运动
1.运动强度:无论选择怎样的运动方式,控制在较低强度到中等强度之间。较低的运动强度时,呼吸节律略快,体温微热;中等运动强度时,维持在可以正常说话,但是无法唱歌的状态,呼吸明显加快,体感温度较热。
2.运动时间:每天20~30min;
3.运动频率:在月经期前一周左右,每周3~5天;
4.运动方式:健身走、慢跑、有氧健身操、健身舞等。
(二)静力性运动锻炼(伸展性练习)
1.运动强度:控制在较低强度,个体主观感觉较轻松,心率有小幅度增加;
2.运动时间:每天20~30min;每次进行伸展练习或有氧锻炼30~40分钟,可交替进行;
3.运动频率:在月经期前一周左右,每周3~5天;
4.运动方式:瑜伽、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实施经前期综合征运动处方时需注意:运动时若出现任何不适或疼痛的情况,需及时停止运动。
经前期舒缓瑜伽练习
经前期可增加瑜伽练习的时间与频率,帮助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同时释放压力,放松身心。以下动作每组重复2~4次,每次练习3~4组。动作过程中注意保持自然呼吸。
1.束角式:有助于促进腹部及背部血液循环。动作要领:坐姿,屈双膝,双脚并拢,双手十指交叉,从前侧固定双脚。吸气,身体向上延展保持直立,呼气,双膝向下靠近地板,身体向前屈到合适自己的高度,背部始终保持延展。

2.坐姿侧伸展:伸展侧腰,舒展肩臂。动作要领:盘腿坐姿,腰背保持直立向上,双手侧平举,左手带动身体向下,落于左侧的垫上。右手向左侧延伸,保证双手手臂和上半身在同一平面上,胸腔扩张打开,背部保持充分延展,回正后进行对侧练习。

3.半脊柱扭转:提高脊柱灵活性,伸展侧腰,缓解腰部疼痛。动作要领:坐立位,双脚向前延伸,屈左膝,将左脚踩到右大腿外侧,右手肘抵住左膝外侧,左手放在臀部后侧,指尖点地。吸气,脊柱向上伸展,呼气,胸腔打开。每次呼气时可加深扭转。回正后进行对侧练习。

4.大拜式:伸展背部,放松身体。动作要领:双膝跪地,放平脚背,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吸气,双手高举过头顶,呼气,双手尽量向远处伸展,到达自己的极限,肩部放松向下落,额头点地(臀部始终坐在脚后跟上)。

5.仰卧单腿上抬:伸展双腿后侧肌群。动作要领:仰卧位,左侧腿直立上抬,右腿贴地,双手抱住左小腿,保持15~30秒,换对侧练习。

6.臀腿动态伸展:伸展臀部肌群。动作要领:仰卧位,双脚并拢,屈左膝,双手环抱左腿,让左膝向胸部方向靠拢,保持15~30秒,换对侧练习。

(新福建 2021年5月20日 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196/1027420.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