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党委坚持抓基层强基础,不断健全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建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有力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学校蝉联两届省级文明校园,入选全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职业院校(A类)立项建设单位,创设高本贯通“3+2”职业本科试点,党员教师团队在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二、三等奖各一项,各类省级奖项60余项。
一、突出基层导向,坚持在夯实党建基础上发力
1.优化支部设置。坚持把优化支部设置作为健全党建体系的切入点,实现将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单元,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依托处室成立16个党支部,处室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实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真正使支部成为文明校园、高水平职业院校、平安校园等各项创建工作的火车头、领头雁;全校按专业类别组建教师党支部12个,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打造双融双促“双带工作室”;增设7个学生党支部,强化辅导员党建工作职责,打造学生党支部为党建思政融合创新平台。

机关党总支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

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护理学院党总支积极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
2.强化队伍保障。注重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干部,在干部职数配备中优先保障党务干部,目前全校各院系均配备书记、专职副书记、专职组织员,院系党务干部队伍平均年龄41.5岁,高级职称1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72%,实现党政班子交叉任职、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员配备、“双带头人”选配、学生党支部全过程各领域教育培养的四个“全覆盖”。建立培养激励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辅导员晋升遴选时注重考察党建工作能力,三年来选任中层干部中,具备党务干部工作经历的占80%;积极探索党务干部双线晋升机制,将党务干部纳入思政教师后备队伍,发挥思政教育特长,打通党务干部职称晋升通道,促进党务干部和思政教师两支队伍融合融通。
3.健全考核机制。实施党建工作考核,明确5项32个日常考核指标,实现党建工作“建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注重日常考核与年末述职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统一,打造“明责、定责、述责、考责、问责”的五责闭环,推动基层党建“实起来”。试行党建经费校院分级管理,在示范校、双高校项目中单列党建专项经费,三年来共划拨各类党建经费300余万元。积极下放管理权限,由二级党组织自主申报“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党日活动等项目经费年均21万元,变经费保障漫灌为精准滴灌,赋权赋责赋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党委书记曾武祈在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大会上逐一点评

党员干部赴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党史专题学习

健康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开展艾滋病防控宣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二、注重健全机制,坚持在增强党建实效上发力
1.健全督促指导机制。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指导帮扶机制,逐步建立二级党组织书记、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三级工作例会制度。制度建立以来,召开二级党组织书记例会12次,部署推动“双带头人”选育、党建示范创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生党建等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同时组织部抓专职组织员、二级党组织书记抓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及时传达党委部署,开展交流研讨,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党委召开党总支书记季度例会
党务干部赴复旦大学、省委党校等地开展集中培训

党务干部赴三明苏区开展专题培训
2.健全联系基层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联系院系党组织,院系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师生党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联系工作项目的三级联系制度,推动党委、总支、支部、党员四联动,切实把党的理论渗透到基层、把党建思路拓展到基层、把党建任务落实到基层,推动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摸实情、解实难、提实效,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平均为师生解决各类实际问题60余件,切实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健全双向激励机制。构建以“薪酬激励”为核心的多元化战略性激励机制,将党务干部的绩效奖励纳入绩效,为支部书记按月发放专项补贴,计算工作量,待遇与专业带头人等岗位看齐。注重向党建工作实绩突出的党组织和党员倾斜,三年来共发放党建专项奖励78万元。强化反向约束,对考核落后的党组织,除取消负责人各项奖励和评优资格外,降低班子成员评优比例。

护理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洪霞同志带领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校党委选送各级优秀党组织书记参加上级培训
三、推进深度整合,坚持在提升党建质量上发力
1.党性教育弘扬抗疫精神。积极探索职业精神塑造与党性修养锤炼相融相通有效载体。2020年以来,积极讲好抗疫故事,有效促进广大师生党员在疫情防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轮福建疫情爆发后,在各专业师生党员带动下,护理学院迅速组建了570多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志愿服务队,其中54名队员支援福州市全员核酸采样应急演练。全校164名实习生在37家医疗实习单位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核酸采样志愿服务队出征福州市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

学校核酸采样志愿服务队服务属地

100名师生参加闽侯县疫情防控流调排查工作

教师党员突击队在食堂、宿舍、快递驿站开展志愿服务
2.党建共建反哺教育教学。与16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学习共建、发展共推。药学院党员教师在共建中,将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拍摄《天然药物学基础与应用》等课程视频,带动全校61门课程的改革,推进各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打造全国职业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6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奖。马院支部与古田会议纪念馆、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展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思政教学全过程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合,三年来,获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立项1项, “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等省级以上荣誉多项。

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药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打造的“天然药物学基础与应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各院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打造全国职业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6个

护理学院党员教师赴象园幼儿园开展急救培训
3.学生党建助力实习管理。制定《学生党支部工作指南》,依托专业、地域优化学生党支部设置,推进辅导员支部书记包片区联系制度,强化组织生活,线上线下开展常态化党员教育,把实习生党支部建成“流动堡垒”,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离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推进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实习地巡察,形成业务教育与党员教育结合的“双育”工作制度。

党委书记曾武祈带队深入实习点开展“双育”工作
(新福建APP 2021年11月5日 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92/1197543.html?isShare=true&code=021pob000FPFIM1pcS200t9BxD2pob0b&state=is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