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悄然而至,细雨如丝,轻轻洒落,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沉寂了一个假期的校园,重新焕发生机。在这春意渐浓的时节,让人不禁想起了僧志南笔下的那场杏花雨,那轻柔、细腻的雨丝,似乎正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品味这首描绘雨水节气的佳作,感受那份清新与生机。
绝句
宋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是僧志南的一首写景佳作,虽然作者生平不详,但此诗却以其清新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喜爱,在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春》当中也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名句。
首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画面:诗人在古木参天、浓荫如盖的树下,系上了他的短篷小船。这里,“古木阴中”既点明了地点,又营造了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次句“杖藜扶我过桥东”,则进一步展开了画面的内容。诗人拄着藜杖,缓缓走过小桥,向东行去。这里,“杖藜扶我”暗含了一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怀。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了春雨的细腻和温柔。这雨,不是倾盆大雨,而是如同杏花般细碎、轻盈,即使沾湿了衣裳,也感觉不到丝毫的寒意。同时,春风拂面,带来了杨柳的清新气息,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春雨和春风的特点,更通过诗人的感受,传达了一种愉悦、轻松的情感。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既描绘了春雨初晴时江南水乡的清新景色,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春雨至,万物生。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愿我们都能像春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稿件:人文教学部
文字:张舒婷
审核:杨林
责编:曾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