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位,恰值昼夜均分、阴阳相半之时。《春秋繁露》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节,燕尾裁开柳色新,桃李灼灼映日辉,天地万物皆在温煦春光中舒展生机。历代文人以诗为笔,将春分的物候流转与人文意趣融于尺素之间,今撷取宋代诗人苏轼的《癸丑春分后雪》,共赏春分时节的光华之美。

癸丑春分后雪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诗的开篇“雪入春分省见稀”,点明时间是春分之后,且强调此时下雪是比较罕见的现象。春分本应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然而一场春雪却突然降临,这种意外打破了人们对春日常规景象的认知,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新奇之感。“半开桃李不胜威”,描绘了半开的桃李花在春雪的侵袭下显得娇弱不堪的情景。桃李本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带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却在这场春雪中受到了考验。但换个角度看,这也体现出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即便是在看似温暖的春天,也会有寒冷的挑战。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梅花,寒冬中的孤傲之花,历经风雪的洗礼,对雪的模样本应了如指掌;而柳絮,则是春天的轻盈使者,随风翩翩起舞,洋溢着春的气息。然而,春雪却既不具备梅花傲立雪中的风骨,也没有柳絮那春天般的温柔,似乎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但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赋予了春雪别样的风情。它以一种出乎意料的姿态降临,打破了季节的常规,为春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使得春天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诗人埋怨东君(司春之神)不专心掌管节令,故意弄出这新奇的春雪来。这看似是一种嗔怪,实则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奇妙变化的由衷惊叹与深切好奇。大自然总是以它独有的方式,不时地带来惊喜与意外,从不拘泥于人们的预期或常规。它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和节奏运行,这种不可预测的变化无常,恰恰构成了大自然最为迷人的魅力。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正是因这些未知与变数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因这场春雪的降临,诗人感慨万千,深刻意识到大自然的变幻从此将更为莫测。即便春意渐浓,气温回暖,亦不可掉以轻心,仍需备好御寒衣物以防不时之需。这不仅是诗人对生活经验的深刻提炼,更彰显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变化的坚韧态度。生活,本就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我们无法精准预知每一个明天,但可以做到的是,以充足的准备和从容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季可能到来的风雨与阳光。

豪放派诗人苏轼没有因春分后下雪这一异常现象而陷入消极的情绪,反而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诗中既有对大自然变化的惊叹,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在春分这个象征着平衡与希望的时节,这首诗提醒我们,生活中会有意外和挑战,但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像诗人一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拥抱生活中的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新的机遇和美好。
稿件:人文教学部
文字:张舒婷
审核:杨林
责编:曾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