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内涵发展,适应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就我校202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修订)对象:2025级三年制、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总体要求
(一)制定(修订)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结合学校“业精德诚”办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2、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鼓励体现特色。
3、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工作规划设计、方案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充分发挥行业、医院、企业作用,要充分考虑学校师生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4、坚持科学规范,促进开放共享。方案制定(修订)流程规范,内容科学合理,适当兼顾前瞻性,文字表述严谨,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基本文件的严肃性,具有可操作性;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在省内外交流合作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建共享。
(二)制定(修订)流程
1、统筹规划,健全机构。学校根据工作基础和办学实际,统筹规划、部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学院组织具体付诸实施。
2、调研分析,动态更新。广泛深入开展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和区域行业企业调研,开展面向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和面向在校生的学情调研,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技术技能发展趋势、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等,及时调整完善,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研究起草,论证审议。结合调研和分析结果,研究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已制定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据新要求做好优化完善。
(三)制定(修订)要求
1、根据《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管理办法》开展制定(修订)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带头人(负责人)为第一修订责任人,分管教学院长为第一审核责任人,院长(主要负责人)审核把关。培养方案需经学院教学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教务处,由学校审核通过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各学院必须严格执行,落实好责任制,不得随意变更。
2、各专业课程设置涉及跨学院(部)时,专业所在学院院长应邀请开课学院(部)院长(主任)、课程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商讨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知识、技能的要求和相邻课程安排等问题,合理确定课程学时数、学分、教学内容、授课时间与形式等。
(四)制定(修订)要点
1、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25级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以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2025年新设专业除外),可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进行局部微调或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2025年新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2、规范各专业公共基础和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原则上按原定安排,如有变更,请课程隶属部门与专业所属部门充分沟通后于2月28日前反馈教务处。
3、各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前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充分调研,制定(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分析报告,并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后组织专家论证,并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二稿,同时形成制定(修订)情况总结报告,包括①培养方案制定(修订)过程综述;②专业定位、培养目标;③专业发展状况及调查情况分析;④课程设置及其依据,以及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情况及特色,3月18前提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上述报告。4月8日前,教务处组织对各学院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各学院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并于4月18日前提交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