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4-18 】

4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教师和广大学生在线观看由人民日报社体育部、人民网和北京体育大学共同举办的“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活动。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曹卫东,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马赛,以及冰雪赛事运动选手们共同回望中国冬奥历程,感受北京冬奥精神。

这堂课让全体师生再次感受到了中国精神与奥运精神的交相辉映,我们要同奥运健儿一般拥有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惧怕艰难险阻,拥有逐梦的勇气。

思政课教师张茵珠表示:观看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的过程中,北京冬奥会的一幕幕精彩画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充满温情的开闭幕式、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高水平场馆设施,冬奥健儿的顽强拼搏……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提振了世界人民团结一致、战胜疫情的信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善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构建大思政格局,奏响立德树人最强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思政课教师朱丽燊感慨:暑往寒来,立春与冬奥,不约而遇;冰晶雪华,世界与中国,未来可期。“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人民书写自己国家伟大历史新篇章的独特契机”。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而中国用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向世界如期呈现了这场美轮美奂的精彩盛会,兑现着“一起向未来”的诺言。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不辜负党组织的嘱托与信任,时刻都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优良作风带到工作中去,发扬好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先锋模范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教书育人的职责。

思政课教师王康感悟: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20岁的赵嘉文、21岁的李文龙……用他们爱国的情怀、神勇的表现、突破的状态,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敢于挑战的形象。冬奥“四朝元老”徐梦桃、齐广璞坚守梦想,不断砥砺前行,10年、20年的磨练,在一次次失败中重新振作,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仅仅这份执着,就值得我们无限的尊重。体育健儿驰骋在冰场雪地,用精湛的能力和昂扬的斗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也为所有人上了一堂伟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全民思政教育课。

21助产303薛雨晨表示:时光不负奋斗者,岁月眷顾追梦人。冬奥的背后,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展示,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诗意绽放的契机,这堂课让我们更清晰地感知到冬奥背后的中国力量,培育了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引导和激励我们将冬奥精神同自己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增强文化自信,激励我们在新的学期加倍努力学习,弘扬奥运精神,一起向未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拼搏进取、追求超越,奉献祖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21药经管301陈滢颖感慨:在国际疫情局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言必信,行必果,确保了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圆满举行,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形象。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自强不息,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21助产301潘妤欣感想:在我看来,“拼搏精神”可以使我们追梦路上充满动力,“苦难本身并不是诗,不息的奋斗才是”。除此之外,拥有奋斗精神还可以使我们明确前进方向,并且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成功的机会。正如“冰雪公主”谷爱凌那样,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勇敢拼搏,在冬奥会上展示风采,百分之九十九的拼搏与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赋才造就了她的今天!

文字:曾美玲 审核:来朋珍 责编:张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