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二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结合省教育工委等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围绕学院党委工作部署和学院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秉承“业精德诚”校训,以“塑造天使灵魂,承载主渠道教育使命”为抓手,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空视阈,着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育、养成。
一、抓好课程教学,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作为高校思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抓好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对大学生涯、职业生涯和人生生涯进行导航,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效对接。
1.本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按照最新修订版教学大纲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课堂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把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现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学院浓厚的“白衣天使文化”为依托,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与“爱心”、“人道”、“博爱”、“奉献”、“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等“白衣天使”精神的传播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培养我院学生具有高尚医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3.以学院“天使之城”学习空间为平台,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革,开展专题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主题研讨、热点辩论、时事评论、情景表演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关于专题化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分为3大部分、12个专题进行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根据教育部2014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精神,开设8个专题,分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透视大学毕业生“族化”生存现象、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的困难与策略、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影响、不断开拓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
二、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开设院内外专题讲座,及时回应学生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事观,培养理性分析问题能力和思辩能力,更加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一是特别邀请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谢必震教授为师生作《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专题讲座。二是由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开设时事热点专题讲座,或承担党课、团课教学任务。
三、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为有效地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结合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加强疑难个案的同行讨论、督导。同时,组织开展“5•25开心,我爱我健康”为主题的学院第五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包括:心理委员督导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现场心理咨、心理健康专家讲座(邀请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永红专家)、心理图片展、“5·25”《心灵花园》特刊、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电影展播。
四、凝聚正能量,切实做好学生第二课堂指导工作
1.认真指导“时代先锋协会”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结合今年“两会”召开、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与我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昙石山文化博物馆联合开展彩陶文化展义工活动,组织指导昙石山文化博物馆讲解队活动。
2.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
(1)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比赛,列入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配合院党委工作部做好宣传栏的宣传工作;
(3)协同团委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并进行评比表彰;
(4)会同院学生工作处,以辅导员例会为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状况,有力推动开展“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咨询与指导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