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原梦队一行18人,在马院熊美兰老师的指导下,于2018年12月8日周六,前往南后街考察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冰心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和海上丝绸之路展览馆,由林灵、邹春华、陈婧、林秀平、谢慧芳等同学担当讲解解说员。原梦队以社会实践活动中体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正能量,掀起学习宣传新思想的热潮。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是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以反映林则徐一生事迹为基本内容。祠门外围屏墙内壁嵌有“虎门销烟”大幅浮雕,大门额题“林文忠公祠”。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
20
多面执事牌,上书林则徐历任官职,御碑亭为方形。内陈列
3
座御赐石碑,成品字形,正中是清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病逝
,
慰问家属的圣旨,两边分别是“御赐祭文”“御制碑文”。树德堂为祠厅,正中是林则徐官服塑像,楣额挂有清道光皇帝御书“福寿”匾额。再往里走,则为禁毒展览室,通过图文说明、实物展示、声光播放等多样形式,向参观者展现了毒品的特征、危害性,警醒着世人“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禁毒!让生命美丽绽放”。在严峻的禁毒形势面前,人们更加怀念林则徐
,
如人所说
:
“当今世界上,毒品存在一日,林则徐的名字就会受到普遍的尊敬。中华民族出了林则徐,全世界需要林则徐,历史上产生了林则徐,现实和未来也需要林则徐。”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国际禁毒先驱,林则徐永远是禁毒的榜样。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海上福州重点项目——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以福船海丝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以历史为脉络,以文物、文献、图片资料为主要载体,并辅以高科技手段,让原梦队成员们深深感受到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随后,原梦队成员们前往考察了福建民俗博物馆,一个以传承、保护极具地方特色的福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福州的“闽都文化”为主旨的博物馆。它是结合二梅书屋的房舍布局结构,通过展示近千件的闽派各时期的古典家具、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全面反映富有福建特色的民俗文化。
通过对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事迹、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等内容的考察学习,原梦队成员们铭记作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炎黄子孙,时刻都应该把祖国放在心里。作为时代新人,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学习传承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平发展的今天,中国日益强大,令世人刮目相看,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教训我们永远都不能忘怀。
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生平
林则徐,清朝道光时期大臣、民族英雄,
1785
年
8
月
30
日-
1850
年
11
月
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
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
年
11
月
22
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