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社团 > 正文

学《平“语”近人》,知为国为民尽孝——记新思想读书社原梦队“报得三春晖”专题学习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3-17 】

虽然疫情阻止了我们出行的步伐,但它无法阻挡我们向知识前进的脚步。在前期精心准备和提前网络平台的试用下,2020年2月18日,由熊美兰老师主讲的《亲“近”经典,感怀“平”语近人》选修课开启了云端教学,驰骋于超星学习通和QQ群网络平台,盘古论今,从中国经史典籍中的华章佳句到新时代的思想内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之道、新思想文化精髓。

在上课前,熊美兰老师对新冠肺炎疫情做了近日形势和战“疫”精神的简述,分享了一幕幕感人事迹场景和一个个最美逆行故事。在病毒肆虐的疫情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并以此自然导入了本课程和专题一的学习。新课伊始,简述了课程的学习目标、授课计划和考试要求,提出了网络学习的做法。专题一讲述了《报得三春晖》中的孝道。在学习内容上,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以及在执政中把养老、孝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就使“孝”体现为大孝、大爱、大义,为孝道美德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开辟了新时代孝道观念的新境界。

在本节课中,我们讨论了“何为孝?”“什么是大孝?”同学都踊跃发言,其中廖佳盈同学发言到:“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雷榕芳社长回答:“第一是亲情,就是对父母亲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长辈,不能仅仅孝顺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么来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学会报恩、感恩。这是最基本的四个内容。”而后我们讨论了“小孝”“大孝”“愚孝”的区别,小孝是对父母的尊敬,大孝是对国家的付出,愚孝是无论父母对错,一味顺从父母的无脑孝顺。最后老师让大家诵读《弟子规》,在经典中感怀人生。

在这节课的末尾时段,老师布置了作业与讨论,让我们为前往武汉支援的医生加油鼓劲,让我们写一篇以医学生该如何为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主题的小论文,以及收集整理战“疫”优秀事迹或典型故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医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们要遵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战“疫”日志还在延续,相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我们定将一步步迈向这场人民战争的全面胜利。

(撰稿:蔡雅岚 指导:熊美兰 审稿:来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