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社团 > 正文

破“茧”成蝶,以奋斗书写青春人生——记新思想读书社原梦队“咬定青山不放松”专题学习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3-17 】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原梦队,于2020年3月12日晚7点,由熊美兰老师授课的《亲“近”经典,感怀“平”语近人》选修课进行第四个专题的理论学习,专题为《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课程开始前,熊美兰老师与我们交谈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许多令人感动地抗疫事件中引入本次的课程,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通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运用的古代典籍,如“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典故,从“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怎样坚持理想信念”这三个问题出发,结合生动案例,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激励大家树崇高理想信念,抱满腔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课中,熊美兰老师让同学诵读经典诗句,刘淑红同学诵读了《和董传留别》,在诗句中温故知新,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本次课由温建福等同学进行交流汇报,谈到《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重点是“咬”和“根”,“咬”代表的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不放弃、不抛弃,要勇于面对挫折,“根”代表的是底气,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面对本次疫情,中国人的团结和责任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随即熊美兰老师问到,什么是钉钉子精神?讲述长征中的故事。廖佳盈同学回答:"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以朴素的话语,提出的一个意蕴深远的命题。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干事业何尝不也是如此?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在课程的最后,老师问到什么是战“疫”精神?有人说是国家,有人说是团结,有人说是舍小家为大家,但归根结底是“中国精神”!钟南山院士说过:“武汉,本身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处处体现中国精神。今天的中国,举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胜利在望!熊美兰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诵读本次课程中的经典诗句以及在网上查阅战“疫”金句,同时让我们深深思考其中的典故。

次课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很深远的,就像这节课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不是生活在肥沃的泥土上,而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紧紧咬住青山,挺立起来,这是何等地坚韧而顽强!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挺立不动,而这也是中国人的气派,独立而坚强!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作为中国青年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做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完成我们责任担当中的青春“蝶变”。

(撰稿:蔡雅岚 指导:熊美兰 审稿:来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