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进一步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青春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济林的指导下于2023年9月27日,在行政楼107室开展线下学习交流。
胡济林作《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专题宣讲,他结合大量的史料和最近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与驱动力所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表现了中华文明的韧性与自我修复调整的能力;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与包容性,表现了其与时俱进和活力迸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表现了其整体性与凝聚力;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则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主题与原则。胡济林指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对历史和祖先的尊重,也是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责任,他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挖掘中华文明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坚定“四个自信”,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彭俊平同学作《爱国侨领胡文虎》专题分享,他以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亲身体会,围绕“中国第一桥村”“爱国侨领的一生”“新时代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汇报。他说,胡文虎作为爱国侨领、报业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支持祖国抗战事业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适逢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吴文颖同学以“中秋节”为主题,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文化传承及庆典活动进行解读,最后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结尾,她预祝老师同学们双节快乐,幸福安康!
本次学习持续了40多分钟,通过学习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蕴含的优质基因与强大生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当代青年要继续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字:谢秀怡、胡济林 审核:来朋珍 责编:张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