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是进行交流的工具,是现代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我国的通用语言。2022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第25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主题为“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
一、普通话的简介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外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

二、普通话的来源
明代初期的时候定都南京,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初步形成。
三、普通话的特点
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边音外,没有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有轻声和儿化韵。
四、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
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五、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
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六、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
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七、普通话的意义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学好普通话,首先要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又是一个沟通的桥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学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