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很多想拥有安全感的人,都迷失在自己的舒适圈

高圆圆在读书类节目《我,39》中透露,自己在过去的十年里深受安全感的困扰,每年只能工作两三个月,也很少社交。后来因为妈妈住院,需要频繁跟医护人员打交道,才慢慢好转。

社交网络的爆发似乎可以让人们把交流的触角伸向任何人,但现实却正好相反,越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越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安全感、社交恐惧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

“本来要问WiFi密码,一紧张直接喊了服务员买单。”

“隔壁有同事上厕所的话,都会耐心等她洗完手,才从马桶上安静起身。”

“本来想去拿冰激凌,听到合租室友在做饭,我转身就回屋了。”

这些深度“不安全”的年轻人虽然在APP里拥有着成百上千的粉丝与好友,但现实生活中却不那么愿意向陌生人开口问路。在最困扰他们的两个场景——职场和情场中,“不安全感”是一切焦虑的根源。

仅隔着一个工位

你却选择发邮件

如今,大规模的陌生人协作网络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而我们的大脑远没有跟上社会的节奏。人类学家邓巴推断:人类稳定的社交网络人数是148人。

而身处职场,每天有眼神接触的人都会远超这个数字,这大大增加了社交中的不安全感,加上职场中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职级关系等等,让社交变得极具“挑战“。

“x总,实在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上周五15点发您的邮件关于审批的,您看过了吗?想问有没有可能在这周确认下,我已经反复检查过了流程,没有发现问题,如果有意见您随时联系我修改,抱歉抱歉。”

其实他想表达的只是一句“请审批”,却不得不啰嗦这么一大段话来“替自己解围”。职场让我们暴露在陌生人的社交探照灯下,在白夜中找不到藏身之所。大段文字和线上沟通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对缺乏安全感的职场人来说,一切能在线上解决的问题都是天使问题。

爱情始于碰撞

却在理解中消亡

不只是在职场,情场也是不安全感的多发地。单身大龄男女越来越多,根本的原因不是忙,而是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往往来自你的朋友圈。

社交网络给人们营造了一个“社交比较陷阱”的假象,人们只会把最好的一面晒在朋友圈,也只会看到别人最光鲜的时刻。朋友圈中的人们好像天天都在马代度假,时不时签下大单,出门就是豪车,不是坐副驾就是在飙车。这就会让很多年轻人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从而落入“我不如别人”的不自信陷阱中。

但爱情偏偏最需要自信,社交恐惧让爱情变成了防守游戏。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脆弱,甚至不惜用“迎合和懂事”来保护自己。

“只要你好,我无所谓”

“我选择原谅”

“不麻烦,你开心就好…”

没有碰撞,哪来的火花,但这种不安全感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个谨小慎微的人。有的时候甚至会只顾别人,忘了自己。

在最舒服的时刻做出自我突破

是重塑安全感的最佳途径

职场上的自我保护、爱情中的退缩都是在营造舒适圈。这个圈就象征着生命力的范围,我们羡慕驰骋在无边草原上的烈马,同情圈养在笼中的野兽。如果你继续躲在舒适圈里,将一寸一寸地失去领地,最终失去自我,只能被别人同情。

在你觉得最舒服的时刻做出改变,逼自己走出舒适圈,你会赢得尊重,你的生活会发生鲜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