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推迟开学不停学”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部署,学院在线教学全面开启,药学系第一党支部策划的几门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也同时开讲。
《中药学》在线课程由药学系第一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何舒澜老师主讲,为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党支部高度重视,从平台的选择到教学程序的安排,从课程内容的讲授到思政元素的融入,支部事先都做足了功课。在线课程从“一夜间‘双黄连’成为比口罩还紧俏的存在”说起,引发学生对防控疫情期间部分民众哄抢“双黄连”这一事件的讨论与思考,引申出中药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教育学生既要肯定中药在防控疫情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文化自信并激发民族自豪感,又要避免陷入乱用中药的误区,坚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短短十几分钟的互动,不仅围绕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共鸣做到思政教育,同时也在专业层面讲清了中药的含义,全程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组织支部教师党员开展‘课程思政’是我们样板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双带’履职以来,更强调党员要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课程思政,重视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入,力求做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药学系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陈钰老师说。
有了支部书记的带头,样板支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们纷纷摩拳擦掌,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各显神通。“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一度出现各种谣言,有的说吃大蒜可以预防新冠,有的说将香油滴入鼻腔可以预防新冠,更有甚者说喝酸奶就可以治疗新冠,面对五花八门的说法,面对国家全力以赴应对疫情,挽救人民群众生命的大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药学系第一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张丽华老师的一堂在线课,她正引导学生探讨新冠肺炎防范中普通民众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学生们积极回复,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配合各级机构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时事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对学生“责任担当”的良好教育,也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对此,支部党员林玲老师颇有同感。在线教学中,她讲到了多省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率都超过90%,而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表现出的“中国速度”,国家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人民至上”,无数中共党员舍生忘死敢于逆行的“担当精神”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之后,林玲老师提出要“端正学习动机,勤修提取技术,效仿诺奖得主,振兴中华医药”,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仿佛为讲授章节赋予了灵魂,让学生在心潮澎湃中理解学习《天然药物化学》,振兴中医药的重要意义。

“佩戴口罩固然可以阻断新冠病毒的飞沫传播,但却难以阻断网络“喷子”的飞沫传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知法、守法,是《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之一。” 药经管教研室主任郑炜老师侃侃而谈,她是药学系第一党支部的优秀党员,这段时间她积极响应支部号召,组织人手制作了题为“万众一心,战‘疫’有法”的H5,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宣传,她主讲的在线课程,通过“云班课”的头脑风暴功能,组织学生分析热点事件,坚定守法意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这段时间在线教学中开展的‘课程思政’的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后续将总结提炼,在支部内进一步推广。”药学系样板支部书记何舒澜老师表示,此前支部委员已针对如何组织教师开展本阶段课程思政进行了专题研讨,而支部党员近期制作的一批疫情防控H5,则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在线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保障。
药学系党总支郑力宏书记表示,国家防控疫情的快速反应,“一方有难八方援,团结一致渡难关”的民族精神以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感人话语,都展现了众志成城,彰显了制度优越,这些都是‘课程思政’的有力切入点。第一党支部在这方面把握得比较准,也是药学系“双带头人”双属性优势较好发挥的一个缩影。
作为药学系的样板支部,“课程思政”始终是第一党支部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次在线课程立足“举国同心,抗击疫情”的大背景,国家勇于担当尽显大国风范,党员不怕牺牲践行入党誓词,群英荟萃前仆后继,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把握教育时机,找准切入点开展“课程思政”,是本次支部“课程思政”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