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有一条微博热搜引起大家关注,中北大学有一位大学生补考作弊被发现后,从教学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着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在面对各种挫折和压力时,一些人可以很快走出悲伤,重振旗鼓;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人却一蹶不振,丢失信心,甚至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护心苑特推出本篇文章,带领大家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不断强化自己,将自己的“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

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的原因有哪些呢?
1.心理封闭: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正常。但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发展到自我封闭,喜欢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因而遇到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低于常人。

2.未经挫折:有的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风,未经挫折,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导致平时看过去意气扬扬,实际好逸恶劳、害怕困难,稍有不顺心,就一蹶不振。

3.压力过大:当今社会,学习、升学压力都沉重地压迫着学生的身心。更有父母的望子成龙,教师的过高期望,让有的学生感到学习越发困难、升学无望,便使学生忧虑重重,丧失信心,若缺乏指导,易走向极端。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呢?
1.尝试与人交往:可以参加一些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旅游参观等等,促使其敞开心扉。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音乐、跑步、画画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心理的封闭状态一旦打破,承受能力便可有效提高。

2.增强耐受能力:在培养心理承受力方面,“挫折教育”和“耐错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打工,在经历过工作中的磨难、挫折后,心理的承受能力会逐步提高。

3.适当调整自我:(1)分段化目标:将学习的大目标分解成很多个具体的小目标,分阶段地逐一实现,使之可望可及,一旦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便能逐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2)释放压力:可在户外找个清静地方,慢跑或步行二、三十分钟,使全身肌肉松弛,紧张压力随之而解。或者与朋友倾诉、谈话都对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有帮助。

若是以上措施无法帮助到你,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我校心理咨询热线: 0591 -22781672,福建省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 0591-8566661,时刻倾听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