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6年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6-09-18 点击数:

各处室、系部: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7号)、《福建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闽人发[2012]206号)、《关于印发〈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闽卫院人[2013]11号)、《关于印发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教师等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卫院人[2016]28号)等文件精神,现就2016年学院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申报有关事项及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 聘任办法和成果截止时间
1.鉴于2016年是第三聘期的第一年,2016年仍按学院原标准开展聘任工作,条件不变,聘任条件严格 按照 《关于印发〈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闽卫院人[2013]11号)执行。
2.2016年度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任职年限及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1.我院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人事、党务、行政等管理岗位工作,符合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系列职务聘任条件,尚未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在职在岗人员。
2.当年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办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手续的教师等人员,一律不接受应聘高一级职务申请。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严格按学院聘任条件进行聘任,不降低标准。
三、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爱岗敬业,管理育人。
2.结合从事的管理工作需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其中中高级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平均每年不少于72学时,初级平均每年不少于42学时。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取得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相应等级合格证书。外语免试按有关规定执行。
4.具备履行申报职务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教育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申报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资格人员均须参加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教育管理理论课程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5.35周岁以下人员首聘中、高级职务须通过相应级别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应用能力测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6.申报正常晋升或转评人员任期考核须合格以上。
四、聘任条件
申报人员参照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评聘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职务经常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教职改[1998]012号)等职称评审文件规定执行。
五、送审代表作要求
1.正常晋升副研究员职务的人员须提交2篇(部)代表作,其中1篇(部)须发表在学报级刊物上;正常晋升研究员职务须提交2篇(部)发表在学报级刊物上的代表作。送审代表作均须是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或专著(限1部)。
2. 代表作鉴定结论意见当年使用有效,跨年度不予使用。上一年度参评未通过人员,必须有新的成果,其送审代表作至少应更换1篇论文。
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员,其送审代表作以外国语言(不含英文)撰写的,须将送审代表作翻译成中文,连同原件一并提交。会议论文不作为代表作送审。
3. 代表作送审须提交的材料
(1)送审代表作复印件(含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版权页等)一式2份。申报人员提供的学术刊物和专著须进行网上检索(含刊物、专著检索和论文检索),在上报送审材料时须将学术刊物复印件(专著须提供原件)与网上检索页、收录证明一同附上,并经学院科研处审核盖章。
(2)《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表》(以下简称专家鉴定表)一式2份。送审代表作复印件和专家鉴定表每份装1袋。袋内材料不得装错,如有错误由个人自行负责。
(3)《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申报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代表作送审情况汇总表》由 个人填写后经各部门审核汇总盖章后交人事处,并发送电子版到人事处邮箱:wzyrs2011@163.com。
4.其他事项
(1)《专家鉴定表》必须双面印制,版面、页码不能变动,专家鉴定结论意见(B)页必须为单面单页。
(2)所有打印、复印材料均用A4纸,代表作论文复印件按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版权页、期刊检索和论文检索的顺序左侧装订,送审代表作 材料袋(为有封口的档案袋),注明申报人姓名、部门、联系电话等
六、申报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须提交的材料及要求
1.《简明表》 一式10份(其中至少2份原件);             
2.《申报表》一式 2份;                    
3.《预审表》电子版发送至wzyrs2011@163.com,纸质系部汇总盖章交人事处;     
4. 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上公布二维验证码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
5.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及聘任证明(原件);若有转评情况,须提供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及聘任书证明(原件);
6.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免试审批表;
7.任现职期间年度接受继续教育证书, 进修、培训证书(复印件)
8.教育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单或免试审批表(仅限申报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聘任提供);
9.计算机等级证书(仅限35周岁及以下教育管理人员,复印件);
10.获奖证书(复印件);
11.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以来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以及研究成果情况总结,对所承担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的方案或意见(3000字左右);
12.任现职以来科研工作情况:
(1)论文、专著(教材)的原件或复印件(含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版权页等),须科研处审核盖章;
(2)科研成果证明材料,须科研处审核盖章。
七、其他注意事项
1.根据省有关文件要求,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行评聘合一,各系列应根据该系列相应空余的职数,符合相关职务聘任申报条件人员均可推荐,无空余岗位的,不接受申报。
学院成立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系列考核推荐组,组织述职测评工作。各处室、系部根据相应空余的职数,按程序进行审核推荐, 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不予推荐申报。
2.申报副高级职务人员提交的论文(著作)原件原则上不超过4篇(部),申报正高级职务职务人员提交的论文(著作)原件原则上不超过6篇(部)。未提交原件的,如填入简明表,可提交复印件(用A4纸双面复印,按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版权页、期刊检索和论文检索的顺序左侧装订),各部门应认真审核,如发现填报造假,一经查出,取消申报资格。
两个以上单位主办的学术刊物,以下级单位的级别为准。发表在论文集、增刊、专刊、专辑、特刊、一号多刊、一号多书等刊物上的论文,学位论文以及未正式发表和出版(含清样)的论著等,均不予使用,也不计入科研成果。综述类、案例文章、通讯作者的论文不作为申报材料。填入简明表内的外文期刊,其主办及出版社须翻译成中文。 论文须是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且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3.所提交的论文(著作),均须附上检索证明,著作检索: 登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办事服务栏目进行检索,网址:http://www.gapp.gov.cn/govservice/;论文检索含刊物和论文检索,刊物检索:登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办事服务栏目进行检索;论文检索:发表在国内发行期刊上的文章,登陆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发表在国外发行期刊上的文章,登陆ScienceDirect、springer、Ingenta或国道数据等大型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被SCI、EI、SSCI或ISTP检索源期刊收录的论文须提供从福大图书馆、师大图书馆、省图书馆出具的正规收录证明。
4.学报级刊物: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专业学会及分会(不含省级学会,下同)主办的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出版,收录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发表文章当年度公布的核心版目录为准)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发表文章当年度公布的核心版目录为准)的核心期刊,可视同为学报级刊物。
5.专著、译著、教科书等著作的字数不累计。专(译)著、教科书若为合著的,其个人撰写字数以著作中标明的字数为准,未注明个人撰写字数的,按合著人数平均计算字数。
6.教学建设、科学研究项目以结题时间来计算任现职期间的业绩,项目材料的复印件须有项目管理部门审核盖章。 论文、课题等学术成果需经学院科研处审核盖章确认。 各类证书复印件由所在部门审核盖章。
7. 上报材料请各系指定专门工作人员,统一收集、统一审核、统一报送,申报人个人递送材料本次不予受理。送审代表作材料于9月20日报送人事处,申报高级聘任人员的其他材料于10月14日前报送人事处,申报中级聘任人员于10月28日前报送人事处,逾期不予受理。所有电子表格发送至邮箱:wzyrs2011@163.com(注明:部门+姓名+申报职称)。
8.根据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重新核定我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闽价费〔2008〕361号)规定:专业技术资格高级评审费每人550元,论文鉴定费每人200元,中级每人450元。费用由应聘人个人承担。评审费从个人工资当中统一扣除。
本次申报时间紧,请申报人员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材料,逾期将不予受理。
联系人:张梦全、江山 



2016年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管理)职务聘任各类表格.zip
   

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版权所有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荆溪关口366号 电话:22869919 内线电话:1509 1510

闽ICP备0500754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2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