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海大学叶志明教授为我校教师做题为“如何当一名卓越的高校教师”线上师德师风专题讲座。他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应包括本学科的基本素质、相关学科基本素质、教育理论基本素质、科技人文基本素质、教育方法基本素质切入,主张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谈到相关学科的基本素质,他指出, 很多课程的教师往往工作在某一专业学科领域或院系,但教授的对象可能是各个院系的学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懂得,甚至于精通所任教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才有可能把课讲“活”。
谈到教育理论基本素质,他认为,当一名教师,应该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学专家,否则,即使有满满的“一缸活水”,就是倒不出和倒不好学生需要的“水”。
谈到科技人文素质,他认为,教师要懂得并会运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现代科技、艺术等知识。这在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是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功底,有时还是新思想和创新的源泉。
谈到教育方法的基本素质,他认为涉及教案与讲稿准备、教材选用或自编、教学方法和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等多方面。教师在教学上,要以学生为本来考虑,不能成为工具的奴隶;会有批判性的观点,不要迷信权威;建立具有自己个性的教学特色;多讲几门课程,先培养自己为全面的人,才能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互动环节,叶志明教授在解答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时指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创造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创造性实践、课程建设创新、教材建设创新等,教师要想到、做到,并坚持做。而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等特征,其中教的创造性是最主要的。
叶志明教授围绕着多年来在管理、科研、教学、生活等方面的经历,毫无保留的向听众诠释了何为卓越的高校教师,鼓励我校年轻教师利用现在良好的硬件条件,刻苦努力,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成绩,为自身进一步践行育人使命、树立优良学风教风带来了思考和启发,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他认为教师“爱生自能受生爱,师人方得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