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经常周期性失眠,一整晚都睡不着觉,不停的胡思乱想,一是攻击自己,觉得自己哪里哪里做得不好,在乎别人的看法;二是生闷气,心胸狭窄,容易敏感,总把人往坏处想;三是担忧未来,一点小事就能联想到以后如何,觉得完蛋了。然后我想调节,想让自己睡觉,结果越想越睡不着,想到第二天肯定难受死了,就又焦虑紧张,然后感觉整个胸口一串经络全堵的严严实实,喘气都难受,就更睡不着了。第二天果然巨难受,脑袋昏昏沉沉,整个后背像背了一个大石板。然后第二天就更害怕睡不着,怕像头一天一样。整个人被折磨得特别痛苦。我真是好羡慕这种啥事不往心里搁的,能好好睡个觉真幸福啊。
我是被原生家庭影响,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些那么轻松就说不怨恨原生家庭的,都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多痛苦。我也不想怨恨,可是性格变成这样,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受不了了,我要去看中医,调理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请问我该怎样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停止折磨自己?
答: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先邀请你做个小游戏吧。
!!!请千万不要想象一头粉色的大象。
当你看到上面那句话时,请问你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是不是一头粉色的大象狡黠地朝你甩着长鼻子,怎么也不肯离去?
现在你知道了,我们的大脑其实不是我们想控制就能控制,而是我们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
不过你也不必沮丧。大脑的这个功能其实是保护我们的。就举个例子,你在马路上和朋友说说笑笑地走着,突然一激灵,立刻拽住朋友的手往后一拉,一辆疾驶的车子“嗖”的一下跟你们擦身而过,好惊险!
你怎么知道有危险来临呢?你根本没在认真观察路况!
那是因为你的大脑时刻都在后台运转,你也许花了90%的注意力在和朋友说笑,但剩下的10%的大脑并没有空闲着,而是时刻替你警惕地观察周边的环境,一旦发现一点点异常,就立刻启动警报器,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指挥你的身体做出迅速的反应,保护你的生命安全。
现在,看到这里,请暂停一下,观察一下你的大脑,就在刚才,那头粉色的大象还在吗?
你可能会发现,在我跟你讲述马路上的惊险经历的时候,那头粉色的大象并没有来打扰你,直到我再次提醒你注意粉色的大象,它才又回来了。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解锁了“控制”自己大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也是大部分人下意识会采取的行动:转移注意力。所以如果你睡不着的时候,起来做一点白天想做没时间做的事情,也是充分利用时间的一个好办法。
不过呢,转移注意力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有效,特别是当我们非常焦虑,而又没有外在事物特别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时候,比如你睡不着又不想读书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这个时候就特别喜欢玩一个把戏,叫做“时空穿梭”。它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大脑会喜欢回忆过去,和展望未来,而唯独不喜欢停留在当下这一刻。它喜欢勾起你痛苦的记忆,让你后悔;也喜欢用可怕的未来来吓唬你,害你担忧。——究其本质,它其实并不想害你,反而也还是在保护你。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危险,习惯于捕捉生活中任何一点不对劲的地方。对我们的原始的祖先来说,发现危险的苗头,可比找到好吃的果子重要多了。没有及时避开危险,可能会没命;而没有找到好吃的果子,大不了就是饿肚子而已。
问题就在于,现在已经不是原始社会了,我们不像我们的原祖,要面对那么多性命攸关的危险。但如果我们的大脑依然保存了这样的运行模式,就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困扰。——这个,可能跟你成长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原生家庭我们改变不了,要完全消除它的影响也许真的需要一辈子的时间,甚至还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助力。但这个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无能为力呢?当然也不是。我推荐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正念。正念是现在世界上公认的五大循证心理干预技术之一,这意味着它是有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反复验证过的。
没法展开讲,就讲最简单的原理和操作:就是每当你发现自己开始胡思乱想睡不着的时候,让自己端坐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去关注空气在鼻孔的进和出。发现自己又被头脑里的念头带走了,就告诉自己,好,我被念头带走了,现在继续回来看看这会儿我是在呼还是吸?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把注意力带到呼吸上,不管被念头带走多少次,只要发现了就回来注意当下的呼吸。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怀疑这么做的意义,或者责怪自己注意力总是跑掉。请提醒自己:这也是一个念头。请放下这个念头,回到你的呼吸上。不要责备自己,你什么都没有做错,这也不意味着你不好,只是人类的大脑就是这样桀骜不驯,而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训练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大脑有更多的可控感。
控制大脑的方法,不是不让大脑胡思乱想,而是在它胡思乱想的时候,把注意力拉回到我们的呼吸上。当你注意力在呼吸上的时候,胡思乱想在那一瞬间就停息了。随着你能够专注在呼吸上的时间增加,你对自己大脑的掌控能力就在增强。这就像锻炼身体肌肉一样,正念是在锻炼大脑的肌肉。也正如锻炼身体肌肉一样,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要有耐心。
最后,祝你寻回香甜的睡眠,找到生活的热情。
文章转载于陈香育心